從學前年齡開始學情緒管理—耶魯大學R.U.L.E.R.心法

疫情持續,小朋友返校無期,家長難免每日與小朋友在家中「困獸鬥」。小朋友堅持外出或到公園玩;拒絕收拾玩具或做功課;兄弟姊妹間的爭吵等等似乎成為不少家庭的日常。面對幼兒情緒爆發,家長們每日與家中的「噴火龍」角力,身心亦越見疲憊。

「PaMa Kids幼兒發展及親職教育服務計劃」在此與大家分享由「耶魯大學情緒智力中心」研發的情緒應對策略,教導孩子利用R.U.L.E.R. 5個心法,即Recognising(辨識)、Understanding(理解)、Labeling(標記)、Expressing(表達)、Regulating(調適),簡稱R.U.L.E.R.,讓孩子好好管理情緒。 

Recognising(辨識)— 辨識自己的情緒

「意覺」是處理情緒的第一步,即是學習辨識自己的情緒。透過辨識情緒可以讓幼兒建立對情緒的概念,讓他們感覺、了解及體驗自己的情緒,這是幫助孩子發展情緒能力的基礎。

當家長留意到孩子出現「憤怒」的情緒,可以對孩子說:「見到你皺起眉頭,成塊面紅晒,仲好大力握住拳頭,媽媽知道你一定好嬲啦!」家長可以嘗試具體描述孩子的生理變化,如面部表情、肢體動作,讓孩子意識到皺眉、面紅耳熱、肌肉繃緊等就是「憤怒」的情緒表徵,以提升孩子對情緒反應的意覺。

Understanding(理解)— 理解情緒產生的原因和結果

了解情緒的來源及結果有助提升孩子處理情緒的能力。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分享引發情緒的原因,例如我們可以問孩子:「可唔可以話俾媽媽知咩事令你咁嬲呀?」當孩子說出因為哥哥搶了他最喜愛的玩具時,家長可以幫助他們進一步了解和意識自己情緒爆發的因果:「哥哥搶咗你嘅玩具令你好嬲,係因為你覺得哥哥唔尊重你?定係因為覺得哥哥會整爛你最鍾意嘅玩具?」讓孩子明白到生氣是因為害怕失去心愛的玩具,也能讓他們思考和分析應選擇哪一個表達方式來抒發情緒,以及怎樣幫助自己進行調節。

除了讓孩子了解引發情緒的因果外,亦請家長嘗試對孩子的情緒表示理解,例如對孩子說:「如果媽媽最鐘意嘅嘢俾人搶咗,我都會好嬲㗎!」讓孩子知道自己被理解,這樣不但可以拉近親子間的距離,亦有助孩子從繃緊的情緒中舒緩下來,而平靜的情緒才能讓孩子有空間進行思考和分析。

Labeling(標記)— 為情緒找到正確和精準的詞語來表達

為情緒命名能有助孩子舒緩情緒。Dr. Daniel J. Siegel曾在《教孩子跟情緒做朋友》一書提到,用詞語和句子來準確地表達自己當時的情緒,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以及讓他們平靜下來。例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說:「我好嬲,因為哥哥搶咗我個玩具。」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好……)和描述發生的事情(因為……),可以幫助他們撫平這些負面情緒。

而年紀較小的幼兒,認識的詞彙有限,他們未必能用準確的詞語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多利用繪本或情緒圖卡讓幼兒逐步建立情緒詞彙,讓他們為自己的情緒找到準確的詞語來表達。

Expressing(表達)— 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

情緒沒有分好與壞,而是在於我們有沒有用正確的方式來表達。幼兒抑制衝動能力較弱,不懂得怎樣才是合理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因此,在幼兒表達負面情緒時,我們可以幫助孩子設定行為限制,例如不可傷害別人,亦可與年紀較大的幼兒一同討論,並探索適當的情緒表達方式,讓幼兒知道我們鼓勵他們表達正面的情緒,同時亦接納他們的負面情緒。

當小朋友意識到情緒背後的原因,家長就可以逐步帶領他們分析情緒表現的後果。如孩子因為爭玩具而大打出手,我們在孩子為情緒找到正確和精準的詞語表達時,可以再對孩子說:「媽媽知道哥哥搶咗你嘅積木所以你好嬲。不過你打哥哥,佢會好痛。相反如果哥哥打你,你痛唔痛?你鍾唔鐘意哥哥咁對你?」鼓勵孩子站在別人的角度去感受,讓他知道打人會令人受傷,並與孩子約定不能再傷害別人,再一起想想其他抒發怒氣的方法。

Regulating(調適)— 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緒

幼兒在5-8歲開始就能運用認知策略來調節自己的情緒和表現,例如在傷心時,他們會想像快樂的事情及刻意轉移對傷心的注意力,來幫助自己調節情緒,但對年紀較小或能力較弱的幼兒,便需要加以協助,我們可以運用一些策略或工具來幫助小朋友學習怎樣管理情緒,例如正念呼吸練習和五指法。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在教導幼兒管理情緒的同時,我們亦應以身作則,面對幼兒或自己的負面情緒及生氣時不亂發脾氣,讓孩子觀察我們平常是怎樣面對情緒,例如當情緒面臨爆發時,馬上喝一杯凍水讓自己冷靜下來、暫時離開當時的環境或者選擇向對方說出自己的感受等,孩子們將會在我們身上學懂怎樣管理自己的情緒。

我們有情緒的時候,也希望有人知道及理解,同樣地,孩子有情緒的時候也需要父母的明白和體諒。其實幼兒每一次的情緒失控,就是教導他們管理情緒的好時機,家長不妨運用R.U.L.E.R的5個心法,與孩子一同學習管理情緒吧。

「PaMa Kids」將會在9月份推出「『保保兒兒猜情尋』情緒遊戲卡」,遊戲卡由專業社工及註冊幼師精心設計,利用簡單的遊戲玩法來幫助幼兒認識情緒詞彙、辨識情緒、了解引發情緒的事件,從而逐步提升幼兒的自我覺察及增加表達情緒的機會。若幼兒能從小建立情緒管理能力,將有助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對日後的社交、情緒及學業發展亦有正面影響。想知道更多有關情緒遊戲卡的資訊,請讚好及追蹤「PaMa Kids幼兒發展及親職教育服務計劃」的Facebook專頁。

作者:香港保護兒童會幼兒發展及親職教育服務計劃高級服務發展主任周希旋

(本文首先於Oh!爸媽刊登)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