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否讓孩子自己作主?社工:在合理範圍下讓孩子作合適的選擇

有沒有發現你的孩子在兩歲多的時候會開始很喜歡「話事」?還記得有家長與我分享,她的孩子最喜歡「揀衫着」,每天早上花費不少時間讓她揀衫襯衫,令她十分困擾。亦有家長與我分享,他的孩子用甚麼款式的餐具食飯也要自己作主,每次食飯也是要經過一番折騰。有時侯選擇得合適也隨他的,但有時間選擇得不合適時,如大熱天要穿水鞋外出,戴泳鏡行商場,只選擇吃零食不吃飯等等……就隨時引起一場大戰,破壞整天的心情。所以,亦有家長會問,這種時刻應否使出大人的權威,好讓孩子好好就範,聽聽話話呢?

為甚麼孩子喜歡話事?

其實孩子在兩歲多時喜歡自己作主、有主見是十分正常的。根據Erik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階段理論,1-3歲孩子的發展任務是建立自主,這個階段的孩子會慢慢掌握到身體的控制。孩子會學習簡單的自理能力,如走路、吃飯、玩耍等,作為未來建立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礎。在過程中他們會自行探索和經歷不同的事物,亦會慢慢學習到事件的可行性。故此,在此階段,孩子會希望每件事都可以由自己去做,在嘗試錯誤中學習。

這也解釋了為何孩子在此階段喜歡自己「話事」,因為在過程中,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能夠掌控身邊事物的能力,並體驗自己可以決定一些事情。孩子開始會用簡單的方式,探測自己的獨立性,並且建立起自己的行為習慣,有自己的意見。「我就是要這樣」就成為這個階段幼兒的重要特質。此時候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時,能得到成人尊重,有助他們建立自信心,讓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個能力的人。所以當小朋友有自己想法時,我們一方面可以尊重小朋友想法,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合適的選擇予孩子,讓孩子能在合理範圍有選擇的機會。

如何在合理範圍下讓孩子作出合適的選擇?

最簡單引用剛才「揀衫着」的例子,家長可以不必每次也讓孩子在整個衣櫃中選擇衣服。只需要選擇2-3件適合當天活動的衣服,然後讓孩子從中選擇。例如今天孩子與朋友一起舉辦生日會,我們可以告訴她事情場合再問她:「今日生日會要穿靚靚。你想穿左邊這條花花裙還是右邊那條白紗裙?」這樣一來又可以讓小朋友了解情況,又可以讓她自己選擇,亦讓家長控制結果在合理範圍中。

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可以常用這個技巧,一方面讓孩子有自主權,另一方面亦建立他的自我控制。例如孩子不肯食菜,我們也可以告訴他:「要食菜就容易有便便,你想食一條菜還是兩條菜?」;又例如孩子玩到樂而忘返,我們也可以告訴他:「時間不早了,你想玩多10秒還是20秒?」。家長可以按情況給予不同選擇予孩子。

小朋友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自己的想法是十分正常的,亦表示着他的成長。做家長的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夠獨立自主,但另一方面亦會經常因幼兒在年幼階段時的太多新奇意見(特別是緊急狀況不肯妥協時)而令家長感到不厭其煩。父母在這個時間並非要限制他有自己的想法,讓他順服在成人的權威下,而是需要先理解幼兒階段時的自我中心及嘗試自主乃正常發展階段,再在合理界限下給予他選擇的權利,最後按孩子的成長及能力提升而逐漸擴大有限範圍的選擇。這樣孩子便可在自我選擇下建立自主,亦可慢慢明白到限制(即事情場合的要求)的目的,建立到合適的自我控制了。

作者簡介

謝敏麗,註冊社工,現職香港保護兒童會「親職起步走 Parent@ Super Start(0-3家長支援及親職教育計劃)」之負責社工,一直服務社區中的幼兒及家庭。希望透過自己的知識、經驗及對服務的熱誠來陪伴各個家庭成長。

(本文首先於親子王國刊登)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