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BB識食,應由0歲開始!

俗語有云:「民以食為天」,「食」得好與否,分分鐘影響身體發展及健康。嬰兒期是小朋友建立良好飲食習慣的黃金時期,因此培養良好飲食習慣要由BB開始。在過去的家長日有不少家長反映小朋友在家食飯不專心、偏食或邊食邊玩,令爸媽傷透腦筋,但見小朋友在嬰兒園內的進食情況良好,於是向老師請教秘技。

在解答家長疑難前,先讓我們了解小朋友的飲食進程。新生至六個月的幼兒以奶類為主食,六個月至一歲開始進食糊類固體食物,一歲起已能咀嚼剁碎的固體食物,進食的方式亦由被動轉為自主的進食方式。

足六個月後,試糊期的挫敗?

初嚐米糊的嬰兒把糊仔吐出來甚至不肯進食的情況其實非常普遍,父母先要觀察是嬰兒的吞嚥「能力」還是質感「喜好」問題。很多時候,只需調校一下食物質感,反覆嘗試至嬰兒的喜好便可,父母可別急著要他學懂吞食,因為重點不是嬰兒吃多少,而是要和他建立良好的互動及練習吞嚥;即使嬰兒一口都沒吃也要抱抱他、對他笑一笑,讓他覺得「食」是件快樂的事。

九個月以後,伸手抓食物的行為原來是契機!

當嬰兒出現伸手抓食物的行為,不要阻止他,儘量讓他參與進食。父母可以準備軟固體食物,如蘿蔔片、蕃薯條,讓他除了學習咀嚼外,也滿足嬰兒開始建立「自主」的學習需求。而父母就應該克服「怕污糟」的心理,讓子女學習自己來「食」。

一歲前,偏食怎麼辦?

嬰兒會接觸不同種類的蔬果、肉類、粥粉麵飯的食物,他們開始對食物的喜惡有較強烈的表現,抗拒食陌生的食物或對某些食物的質感十分敏感。勉強是沒有幸福的﹗但是否代表家長應由他去?答案是否定的。家長要有無比耐性,嬰兒有機會要試同一種食物達10次以上,亦可以不同的烹調方式處理同一種食物,令嬰兒更易接受及愛上食物。

環境、氣氛都好重要!

六個月至一歲的小寶寶是好奇心爆滿的,雖然進食時間是很重要,但玩耍時間亦很重要,他們易被周遭的人、事、物而影響得無法專心進食,因此父母要把握機會,從小建立餐桌禮儀!

環境:固定餐椅、慣用的餐具、沒有電視的安靜環境,可播放輕音樂、沒有玩具

氣氛:固定的照顧者、輕鬆愉快的笑容、固定的進食前習慣如清潔雙手、要有鼓勵性的言語交流如「有食XX,叻叻!」

嬰兒園一歲前的進食秘笈:建立進食常規

嬰兒園明白健康飲食的重要性,為使嬰幼兒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設立了一套「嬰幼兒照顧基準」,當中在餵食一項列出以下要點:

進食前:

移走危險或不必要的物件(如玩具),並與嬰兒習慣完成一些固定活動,例如:一起收拾、清潔小手,讓嬰兒有「吃飯了」的心理預備。

進食中:

告知嬰兒要「食飯啦」,讓嬰兒坐在與成人同一高度的座位上進食,以便溝通及回應嬰兒的需要。時刻留意食物的溫度和質感。餵食時給予嬰兒充足的咀嚼和吞嚥時間。

進食後:

觀察到嬰兒合嘴不願再進食後,便要停止餵食,為嬰兒清潔嘴巴及小手,之後讚賞他們「食飽啦!食晒啦!做得好!」。

BB識食,要由零開始!謹記輕鬆愉快的進食環境是培養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切勿強迫嬰幼兒進食,「鼓勵」乃成功之母!

作者簡介

黃文英,香港保護兒童會祈廉士日託嬰兒園老師。

(本文首先於親子王國刊登,相片由親子王國拍攝)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