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治療:走入靜靜的內心世界

「小鳥飛翔、魚兒暢游、兒童遊戲」(Landreth, 1991)。遊戲是兒童表達自我最自然的方式,就如成年人透過言語來表達一樣。遊戲治療是指透過遊戲協助兒童表達他們的內在情感,如恐懼、憂慮、孤獨、自責等等,從而達到治療效果,改善兒童的情緒問題、行為問題、社交困難及學習困難。

遊戲治療的過程着重於幫助兒童瞭解和處理他們的負面情緒或潛藏於內心的問題並以兒童為主導。在遊戲室內,兒童可以自由選擇玩具和訂立遊戲規則,並不受外界任何的規範。

遊戲室內的玩具和材料都是經過精心挑選,作為兒童在遊戲治療中表達自己的媒介。玩具種類大致可分為三種:真實生活的玩具、發洩攻擊性的玩具和表達創造性的玩具。

走入靜靜的內心世界

「你有壓力、我有壓力」是曾經流行一時的對白,亦不失為一句至理名言,因為情緒問題人人都會有,連小朋友也不例外。以下靜靜的個案就是一個例子:

靜靜接受遊戲治療時為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當時她受到不少問題困擾,而情緒低落,例如:害怕過馬路、不敢獨自乘升降機、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困難、經常亂發脾氣。這些問題漸漸影響靜靜,甚至令她有「尋死」的想法,這讓媽媽十分擔憂,害怕孩子真的會做出自殺的行爲。靜靜媽媽經朋友介紹,得知香港保護兒童會轄下的兒童及家庭服務中心(九龍城)提供遊戲治療。因此讓女兒嘗試接受此服務,希望能夠疏導女兒的恐懼及了解她的内心想法和需要。

表達內在情感 疏導內心恐懼

小朋友表達能力不足,有口難言,也不懂從何說起。此時,遊戲便能施展神奇的魔法,引導他們打開心扉。在遊戲室内,靜靜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進行遊戲,而社工就會用「追蹤」(Tracking)的說話來形容她的每個行為,目的是讓她覺得社工一路陪伴著自己,她的遊戲行爲受到關注。

有一次,靜靜使勁地推倒不倒翁,社工戴姑娘即時回應說:「你擊打不倒翁顯示自己的威力,令它不可反抗,你用了很大的力氣制伏了一個很強大的敵人」。靜靜透過擊打不倒翁的遊戲過程,將內在情感宣洩出來,心中的恐懼同時亦被疏導,情緒及行為問題亦漸漸有所改善。

遊戲室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兒童可以自由探索及表達自我

讓孩子自主 建立自信心

在遊戲治療的過程中,社工會讓兒童自己做決定,並「確認」(Acknowledge)他們的行為。「我們會從兒童的角度出發,當他們的想法被成年人肯定,他們便會慢慢建立自信心和獨立能力,更會主動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戴姑娘補充。

遊戲治療社工巧用玩具,與兒童互動,引導他們打開心扉

改變管教方式 見證孩子蛻變

過去一年靜靜共接受了32節的遊戲治療,過程中,靜靜媽媽見證著女兒的轉變:「她現在不會再亂發脾氣,和其他小朋友亦相處融洽,最重要的是她不會再提及『想死』,性格亦變得開朗和勇敢,她會主動提出參加宿營活動,更會獨自幫我去超級市場購買食材。」

靜靜亦告訴媽媽:「我很喜歡去遊戲室玩,覺得好開心和無拘無束。」她甚至表示希望將來長大後能成爲社工,幫助其他有需要的小朋友。

遊戲治療更令靜靜媽媽重新定義何謂適合子女的管教方式,她指:「透過遊戲治療,讓我明白原來家長的情緒和行爲會影響孩子,所以我亦開始改變管教的態度和方法,給予女兒多一些自主空間,結果她變得比之前更獨立。從前我以爲只是孩子需要接受治療,現在明白到家長的參與亦十分重要,因過程中我可以更了解他們的發展需要。」

除了自己與孩子的轉變,媽媽亦提到在接受服務之後靜靜爸爸的改變。過往爸爸放工後不會立即回家,較少時間陪伴女兒。媽媽在接受服務之後,會經常提醒爸爸注意與女兒相處時的態度和說話的技巧,並與他分享陪伴孩子的重要性。現在,爸爸放工後都會儘早回家陪伴女兒玩耍,亦會去補習班接送女兒,親子關係比從前親密。

幫助兒童

透過見證靜靜的個案,我們確信以「兒童為本」的遊戲治療能夠有效解決兒童的情緒及行為問題,甚至改善親子關係。本會轄下的兒童及家庭服務中心(九龍城)每年約有50名兒童需要接受遊戲治療,可是,往往因為其家庭經濟狀況欠佳等理由,而令他們未能接受全面的服務。一般而言,面對情緒困擾的兒童,約接受至少12節的遊戲治療後問題將得以舒緩及改善。為及早讓有需要的兒童接受適切的治療,我們實在非常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熱心支持。現在只需每月捐款$300,便可以為有需要的兒童提供1節的遊戲治療,扶助他們走出困境。就讓我們一起攜手努力,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聯絡我們
機構傳訊部
電話:3184 6678
電郵:ccd@hkspc.org

Close Menu